◇◇新语丝(www.xys.org)(xinyusi.org)(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   “鲁迅吸烟图”既不尊重鲁迅也不利控烟    ·方舟子·   浙江绍兴鲁迅故里景区的入口处有一道景墙,画的是鲁迅吸烟,一名姓孙的 控烟志愿者在网上投诉说,鲁迅吸烟的画像误导青少年,应该更换。这个帖子在 网上引起了很大的风波。央视、南方报系、浙江鲁迅研究会、鲁迅纪念馆、胡锡 进等等,不分阵营都一起批她,说她滥用网络平台炒作鲁迅吸烟,是在浪费公共 资源。还有很多网民,估计都是烟民,也在骂她,骂她是无耻告密,吓得孙女士 把帖子删了。   告密指的是告发某人的秘密言行,那一道景墙是公开摆在那里的,又不是某 一个人私下的收藏品,而孙女士也是公开投诉的,并不是秘密告发,怎么扯上告 密了呢?   南方报系以前标榜自己是自由派,我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敢这么标榜。他们 以前标榜自己是自由派的时候,我就批过他们是伪自由派,用鲁迅的话来说,应 该叫做“柿油派”,因为他们号称是在追求自由,但是只是允许自己的这一方有 自由,反对别人有自由。就拿这事来说吧,孙女士对一个景区的画进行投诉、批 评,不管是否恰当,理由是不是合理,都是她的言论自由,怎么能够因为不同意 她的观点,就要打压她的言论自由,有这种做法的人怎么好意思标榜自己是自由 派呢?   孙女士说那一幅画会误导青少年,有合理的理由。她说去查了一下,发现那 一幅画的原画是鲁迅在家里吸烟,但是景墙把背景去掉了,会误导青少年以为在 公共场合也可以吸烟。   我去查了一下那幅原画,是1974年的木刻画《马克思主义是最明快的哲学》, 表现鲁迅在书房里一边吸烟一边学习马克思著作,很有文革时代特色。那个时代 的人认为吸烟潇洒,还没有吸烟有害的共识,画鲁迅吸烟还以为是在美化鲁迅。 作为艺术作品,这么表现无可厚非。但是即使不去掉背景,即使是原画照搬,作 为一个宣传品也是不恰当的,是在变相地宣传吸烟,会对未成年人造成误导,会 认为吸烟是多么酷的一件事,鲁迅这么伟大的人也吸烟,而且吸烟的样子显得还 挺潇洒的,那么他们是不是就会跟着学吸烟呢?   那道景墙成为了烟民打卡的一个地方了。在网上搜一下,有很多视频都是游 客在那里炫耀自己吸烟,号称要给鲁迅先生点烟,要跟鲁迅先生一起吸烟。现在 经过了这场风波,那个地方更要成为烟民的圣地了,所以影响是很恶劣的。   对孙女士的投诉,鲁迅故里公司回应说不更换,理由是为了尊重鲁迅,尊重 历史,尊重艺术。   我们先说“尊重鲁迅”。鲁迅的确吸烟,而且是一个重度吸烟者,吸了一支 烟,马上就紧接着吸另一支烟,一根一根地接着吸,所谓的连环吸烟。这是他在 日本留学时就已经养成的习惯。在那个年代人们对于吸烟的危害认识不足,不知 道吸烟会有那么多的慢性危害,但是医学界对于吸烟的危害已有了初步的认识。 鲁迅患有肺结核,当时的医学界已经知道吸烟对肺结核的患者非常不好。   鲁迅在1925年曾经有一次肺结核大发作,病得很重,医生对他的建议是不要 喝酒、不要吸烟。鲁迅在当年9月致许钦文的信说:“医生禁止吸烟、禁止喝酒, 所以现已不喝酒而少吸烟,多睡觉,病也好起来了。“但才过了一个多月,鲁迅 就又告诉许钦文:“禁吸烟,则苦极矣,我觉得如此,倒还不如生病。”当时许 广平还约了许钦文的妹妹一起去干预过,要逼着鲁迅戒烟。   鲁迅尝试过戒烟,但实在是戒不掉。他在《两地书》里曾经对许广平说: “我于这一事自制力竟会如此薄弱,总是戒不掉。”最后鲁迅能够做到的,只是 减少吸烟,以前一天吸烟50支,到55岁因为肺病变得很重,才减少到了一天15支。 但是那个量还是很大的,他最后死于肺病,只活了55岁,就跟吸烟有很大的关系。   鲁迅在别人面前忍不住要吸烟,但是跟他见面的人观察到一个奇怪的现象, 鲁迅吸完了这一支要吸下一支了,不会将烟盒拿出来,而是伸手到口袋里摸索着 把烟抽出来,显得不太好意思。   鲁迅本人生前就知道吸烟是一种不良行为,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也很不利,一 直想戒而戒不掉。去宣传、突出表现他自己想戒戒不了的一种恶习,这怎么能够 叫做尊重鲁迅呢?   鲁迅纪念馆负责人说:“鲁迅抽烟是事实存在,也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为 什么要去改变它呢?"这个吃鲁迅饭的是吸烟吸坏了脑子。没人要去改变“鲁迅 抽烟”这个事实,而是质问你们这些吃鲁迅饭的人,为何要去突出、宣传这个鲁 迅自己都认为是恶习的事实?这个负责人有没有什么恶习希望人们广而告之的?   这让我想起鲁迅的话:“譬如勇士,也战斗,也休息,也饮食,自然也性交, 如果只取他末一点,画起像来,挂在妓院里,尊为性交大师,那当然也不能说是 毫无根据的,然而,岂不冤哉!”   那些吃鲁迅饭的竟然把鲁迅吸烟当成是鲁迅形象不可分离的部分,要让鲁迅 成为吸烟的形象代表,俨然把鲁迅当成了“吸烟大师”。在云南红塔集团的院子 里曾经有一尊鲁迅吸烟的雕像,边上的石座刻着:“他的烟如同他的消瘦、坚毅 的脸庞,如同他的文章与笔,这就是他与烟草的共生的关系。”就是把鲁迅当 “吸烟大师”。鲁迅生前为戒烟不成功苦恼,死后还要让他一直吸下去,而且为 烟草做宣传,“岂不冤哉!”   我们再说“尊重艺术”。鲁迅故里公司的回应说,“鲁迅是中国现代新兴木 刻的倡导者,景墙用木刻形式表现,符合鲁迅文化的历史背景,”   没错,现代木刻画是鲁迅引进中国的,他一直在提倡木刻画这种表现形式, 因此影响了很多人,因此有很多木刻画家刻画鲁迅,留下很多描绘鲁迅的木刻画, 比这个吸烟画更出名的有的是,为什么不用这些木刻画像,非要去选一个吸烟的? 对这道景墙的批评不是因为它采用了木刻画的形式,而是采用了吸烟的画面,所 以去扯到什么木刻形式符合鲁迅文化的历史背景,完全是在偷换概念。   再说“尊重历史”。鲁迅故里公司的回应说:“景墙落成至今已有22年之久, 是鲁迅故里的组成部分,已成为海内外游客来绍兴的重要打卡地。”   22年算什么历史,又不是一件文物不能更换。22年前人们还没有控烟的意识, 觉得吸烟很酷,也许公司的老总、当地主管官员自己也吸烟,觉得鲁迅的吸烟形 象很好呀,做出了一个错误的选择,为什么不能换?如果景墙上“鲁迅故里”那 四个字不是用鲁迅的笔迹,而是某一个高官写的,后来这个高官落马了,你敢不 换吗?你敢以尊重历史这个借口保留那个落马高官的笔迹吗?   这个事件本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事件,能够在中国引起这么大的风波,各路 人马一起口诛笔伐,也可见中国控烟有多么的困难。   中国是早在2003年,跟鲁迅故里景区的建设差不多同时就加入了世界卫生组 织控烟条约,但是过了二十多年,中国控烟的进展很缓慢,到现在中国15岁以上 的人吸烟的比例还有23%,听上去好像不是很高,那是因为中国女人历来没有吸 烟的传统,吸烟的比例非常低,只有1%至2%,男人吸烟的比例就非常高了,成年 男人吸烟的比例接近一半,而中国又是个男权社会,男人的势力要比女人大多了, 因此烟民的势力也就大多了,所以也就很难控烟了。   这件事之所以会引起这么大的风波,也是因为烟民的势力大,那些写批判文 章的,那些在网上骂的,我想应该都是烟民,不管什么阵营,都想要维护自己的 “吸烟自由”。只有在涉及个人“自由”的事情上,胡锡进才和南方报系神奇地 结成统一战线。   其次,这里还涉及到很大的经济利益,不只是烟厂的利益,还有政府的利益, 因为中国实行烟草专卖制度,由政府完全控制烟草的买卖,政府通过卖烟能够有 巨额收入和税收,当然也就没有控烟的动力。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控烟是全世界做得最差的。加入了控烟条约有要求,香 烟的盒子要用图像做警示,但是中国只是轻描淡写地写一句“吸烟有害健康”, 坚决不用表现吸烟危害的吓人图像做警示,而且还把香烟壳子做得非常漂亮,显 得高大上,吸引人们来买,这在世界上估计也是绝无仅有的。   所以中国政府根本就没有控烟的动力,即使发布了控烟条例,即使禁止在公 共室内吸烟,即使挂着禁止吸烟的牌子,大家也都是照样吸,没人去管。有控烟 志愿者要管,还要挨骂、挨打。这也是我在中国生活的时候觉得最难以忍受的一 点,经常要吸二手烟、三手烟,像我这样从没有吸过一支烟的,也难免要吸入别 人喷出的致癌物。   在美国就不存在这个问题。美国控烟做得很好,美国现在成年人吸烟的比例 只剩下11%,年轻人吸烟的更少,只有6%。而加州控烟尤其做得好,成年人吸烟 率只有5.5%,在美国各州仅次于犹他(犹他控烟是因为宗教原因,摩门教禁止吸 烟)。就是因为控烟非常严,在美国当一个烟民是很痛苦的。加州所有的公共室 内场所及周围20英尺之内,以及公园、海滩、游乐场、农贸市场等室外场所,公 共车辆和有未成年人的私家车,都是不能吸烟的,而且管得非常严。要吸烟只能 是在自己家里吸或者非公园的野外吸。   所以我在美国极少碰见有人吸烟,还没有见到抽大麻的多。老是有一些小粉 红翻墙过来嘲笑我说“你回不了中国了”,我回不了中国有什么可遗憾的,难道 是因为吸不了二手烟、三手烟吗?   2025.8.26.录制   2025.8.27.整理 (XYS20251005) ◇◇新语丝(www.xys.org)(xinyusi.org)(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