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inyusi.org)(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   用常识打败算法——再评武大猥亵案   作者:李长青   关于武大杨姓女生诉肖明韬性骚扰败诉一案,准确的说应该是肖明韬猥亵案。 但之前全网声讨杨姓女生时,却统一把其叫做诬告,包括一些不去了解事情来龙 去脉的律师,这是错误和不恰当的。杨姓女生的性骚扰起诉没有被法院支持,但 肖明韬当时在图书馆的所作所为是不雅的猥亵行为,这个事实非常清楚。如果了 解了这个事实,那么可能很多人就不会被网络节奏带偏,跟着去声讨杨姓女生了。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会被这种网络节奏带偏呢?我想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个 是环境因素,另一个是网络算法,这两者又是相互关联的。无法否认,在很多国 家包括如今的中国,对女性还是存在普遍的,或隐或现的歧视,表现为对女性有 更多怀疑,对同样的道德和行为瑕疵,哪怕还算不上瑕疵,对女性也更加不宽容。 在这种社会和文化环境下,攻击女性的内容也更容易被平台算法推送,也会被更 多人转发和追捧。如今人人都可以有自媒体的情况下,还会引发大范围的二次创 作。一个类似事件带来超级流量以后,下次再有类似的情况又会得到优先的推送。 这次对杨姓女生的网暴,就有可能是来自于很多平台和自媒体尝到了上次对协和 董姓女生网暴的甜头。这种反复多次的网络事件,又会反过来强化对女性的歧视。   董姓女生和杨姓女生都是高学历女性,这也是网络暴力偏好的攻击对象,其 他的易被攻击的女性特征还有海龟,时尚,高颜值,高收入等等。除此之外,经 常被推荐的女性歧视内容还包括:歧视大龄剩女,将她们描绘成有道德和人格缺 陷的人群;将彩礼现象怪罪到女性头上;将夫妻间矛盾中的妻子脸谱化;攻击不 想生育的女性等等。   在这样的社会、文化和网络环境下,人们很难不受到影响,而且大多数人会 低估自己受影响的程度。而一旦人受到影响建立和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哪怕之后 发现自己错了,很多人也会拒绝改变观点,反而继续裁剪所谓的证据,维护之前 的错误,离理性思考越来越远。   那么在这种假消息,平台算法推送泛滥的环境下,如何保持理性思维,能够 少犯错误呢?我认为坚持常识是最关键的素质。   常识又分为统计和经验。以武大猥亵案来说,一个需要明确的常识是性骚扰 和猥亵非常常见,而且大多数受害者没有选择投诉或控告,而是忍气吞声。我也 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过,在这些控告和投诉中,真正的恶意诬告占比非常小,达 到了概率上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小于3%的比例。而经验方面,我所认识的女性朋友 几乎都遇到过性猥亵和性骚扰事件,比如露阴癖和公交车上被碰触等等,至于职 场性骚扰更是一个黑洞。统计和经验相印证,那么当一个女性投诉和控告被性骚 扰时,那么极大概率就是真实的,极小概率是恶意诬告。反过来,任何一个被投 诉和控告的施害者都会试图否认。而如果一个人受社会文化和网络算法影响,就 可能默认女性是在诬告,相信施害者的辩解。最起码接受和怀疑的比例远远低于 实际情况,也就必然会导致大量女性被冤枉,也会让更多女性选择隐忍。被冤枉 的女性,以及错判的案例,又会加强人们的错误认知。   不仅是性骚扰问题,其他很多被网络算法污染的认知也适用于这个战略,特 别是健康医疗领域。在这样的专业问题上,本来专业人士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因为他们是同时掌握统计和经验的人,应该是常识的坚守者和传播者。不过可惜 很多专业人士也成了算法的奴隶,顺着算法规律去发布吸引流量的东西,污染了 常识,也污染了专业精神。   另外一个避免被算法带歪的诀窍是谨慎站队。很多人为了不错过热点,寻找 和加强归属感,看大家都在谈论一个话题,在不了解事件来龙去脉的情况下,就 急切的发表观点。通常来说,人在公开发布观点之前,认识倾向的固化程度是不 一样的。没有发言之前虽然已有倾向,但总还有改变的余地。但一旦说了话,就 算不是名人,也要维护自己的面子,不肯承认错误。   承认错误对大多数人来说极为困难,否则也不会有圣人的标准了。网络时代, 更没有圣人! (XYS20250810) ◇◇新语丝(www.xys.org)(xinyusi.org)(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